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与缅甸马圭大学、皎色大学
地质学系举办合作交流会议
2024年10月29日-11月3日,云南省中老孟缅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国际联合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召开了合作交流活动,来自实验室组成部分的缅甸马圭大学和皎色大学地质学系Tin Aung Myint教授一行6人前来云南大学,与实验室建设主体—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与云南省遥感中心进行了一系列学术交流座谈及野外考察,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还为缅甸Tin Aung Myint教授一行及其师生开展了四场专业培训。
会议开幕式在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1310室举行,云南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申仕康及地球科学学院院长袁俊鹏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处朱岚及云南省遥感中心副主任刘朝海也对缅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双方在自然资源遥感监测领域的合作潜力。

10月29日学术交流会环节,来自云南大学的赵志芳教授、周家喜研究员、曾敏教授、孙涛教授、杨梦诗副教授及缅方Professor Tin Aung Myint, Professor Hnin Min Soe,Professor Yin Kay Thwe Tun, Lecturer Htay Sandar Soe, Demonstrator Aung Myat Lin, Lecturer Thet Htar Su Wai等分别分享了最新地学研究成果,赵志芳团队还展示了建设的腾冲火山地学探索虚拟仿真实验、大理地学认识实习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成果。双方对地学研究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展开了讨论,并围绕中缅地学科研教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10月30日-31日,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相关教师采用线下及远程ZOOM会议结合的方式,对缅方进行了岩矿鉴定、遥感地质、激光拉曼技术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应用等四场培训。在岩矿鉴定培训中,云南大学曾敏教授、罗开副教授通过生动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点播版显微镜进行岩石和矿物的识别与分析。接着,曾敏教授等带领缅方学者参观地球科学学院地质标本馆,缅方学者认真观看了精美的岩矿标本并对馆藏覆盖云南的丰富地质标本赞叹不已。随后,陈琪副教授开展了遥感地质培训,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遥感技术尤其是国产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和分析复杂地质背景区矿化地质异常信息,进而开展成矿预测评价。张亚辉副教授开展了激光拉曼技术培训,系统演示了激光拉曼仪器如何进行矿物成分分析。杨梦诗副教授开展了InSAR应用培训,系统介绍了如何利用雷达干涉技术进行地表变形监测,为未来的地质灾害预警和资源评估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系列培训,缅方学者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学研究新进展,还掌握了先进中国卫星遥感及现代地质测试分析技术。

11月1日,缅甸马圭大学、皎色大学代表团与实验室成员云南大学师生抵达云南省遥感中心进行交流座谈。云南省遥感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国产卫星遥感技术领域的最新应用案例。随后在云南省遥感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验室成员与缅甸代表团参观了云南省遥感中心国产高分卫星遥感数据管理系统和工作平台,双方就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在缅甸的应用前景交换了意见。

11月2日上午,缅甸代表团成员与云南大学师生一起参观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详细了解了澄江古生物地质演化过程。下午,缅甸代表团参观了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及东陆校区标志建筑,了解了云南大学的历史沿革、建校精神、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合作情况,对云南大学在推动区域教育和科研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赞赏。

此次云南省中老孟缅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国际联合实验室活动丰富,促进了中缅双方地学科研教学充分了解,并在部分领域达成了具体合作意向。与会代表们对未来的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并期待共同推动一带一路面向东南亚的地学科研教学发展,从而更好应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