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学院21级本科生针对芋头花资源利用在《Foods》发表研究论文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4名本科生在云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校级)等项目支持下,由地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张静唯指导,开展芋头花资源利用相关研究工作。近期,所获成果以《Impact of Cooking Duration on Calcium Oxalate Needle-like Crystals in Plants: A Case Study of Vegetable Taro Flowers in Yunnan》为题,发表于期刊Foods(中科院分区:农林科学2区,IF:4.7)。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訾昊瑜为文章第一作者,其他主要参与这一工作的本科生包括陈锐,贾楠和马宇轩。通讯作者为张静唯。

研究结果证实了芋头花中含有与芋头其他部位类似的大量针状草酸钙晶体。结果表明这些晶体随着加热烹饪逐渐消失,但草酸钙总量不变。升高温度增强了草酸钙溶解度,使得针晶数量、尺寸及锐利程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而烹饪结束后的快速冷却则有利于大量不规则小晶体的生成,而不是重新缓慢结晶为锋利和具有强粘膜刺激性的针晶,因此大大降低了对人体的危害,使其能够加工成为一种优质蔬菜。



此外这一研究还估算了全球的芋头花潜在经济价值,以及对于全球南方国家人口脱贫和保障就业方面的意义。在2022年,全球芋头花生产的经济价值大约在25.8亿至129.2亿美元之间。芋头花产业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创造额外的248万至744万个就业机会,并使329万至1643万人每年摆脱贫困。这对于增强食品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以及推动广泛种植芋头的南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考虑到全球芋头生产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因此,芋头花的种植与商业化在全球范围内不仅意味着一道全新的蔬菜佳肴,更蕴含着改善食品保障、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全球南方地区发展的巨大潜力。
感谢云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校级项目,项目号202307020),以及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01CF070180, 202302AN360006)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90/foods1323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