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 !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chinese >> 教学与培养动态 >> 2021年暑假地质认识实习系列报道之一乃古石林
来源:唐珉 王俊 李西 | 作者:李淑龙 李若雨 | 发布日期:2021-07-23 19:51:36 

2021年暑假地质认识实习系列报道之一乃古石林


   2021714号,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20级地质及地球物理专业的同学们在王俊、唐珉、李西和金莉莉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喀斯特地貌的一个典型代表景观——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乃古石林风景区。

    在乃古石林,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乃古石林和大石林区分开。它们的名字相似且都属于喀斯特地貌,但它们在岩石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别,大石林主要由颜色较浅的石灰岩组成,而乃古石林是由颜色较深的白云质灰岩组成。而岩石表面的苔藓也加深了它自身的颜色。“乃古”在彝语中是“黑色”的意思,仿佛从知晓名字开始,便已经游览于一片黑色石海中。

   接着老师讲解了乃古石林的形成,它可以从三方面来了解。首先是岩性,乃古石林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组成。其中的硅质藻灰岩,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溶蚀性,但在这里却形成了完美的剑状喀斯特地貌,也让乃古石林拥有了更加独特的形态和色彩,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次,由于水的溶蚀作用,当水沿断裂渗入并将地下水位附近的石灰岩溶解,形成地下河流,同时沿节理面溶蚀。随着岩石间裂隙的加宽,逐渐分化出石峰石柱,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石林。最后,这些二叠纪形成的灰岩之所以可以被我们看到,是经历了三次的构造运动,最后地壳抬升的结果。这三次构造运动分别是发生在三叠纪中期的印支运动、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早期的燕山运动以及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自二叠纪至今乃石林历经2.7亿年,展示了石林喀斯特阶段演化的特征。

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欣赏了姿态万千的石林风景,如大象汲水,梁祝相会。它们不同的形状可能是因为不同的岩石组成造成的差异溶蚀,含有硅质藻灰岩的部分抗溶蚀性就会强一些,这部分就会保留凸出。但是硅质岩脆而坚硬受力易碎,岩壁上就会形成棱角分明的凹陷,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石林风景。一路上我们也找到一些古生物化石,有螺,海百合,珊瑚,每一次的发现都让自己对乃古石林的认知更为丰富了一些。记忆中书本中那个固定的化石模样不再陌生冰冷,它也像人的面孔一样姿态万千。

在这次地质实习中,我们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认真地进行团队讨论,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转化为地质野外认知中的实践经验,这无疑是我们此行的最大收获。

本次实习得到了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俊老师在峰上望上进行讲解

 

王俊老师在进行石林实习总结

 

2020级地质学及地球物理专业同学在乃古石林合影

 

 

 

 

                                                       素材来源:唐珉 王俊 李西

                                                            供稿:李淑龙 李若雨

 


文章附件:  

Copyright © 2009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School of Earth Sciences,Yunnan University  地址: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地球科学学院, 电话:0871-65033733,邮编:650500,Kunming 650500, China,ICP备案号:滇ICP备120049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