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 !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chinese >> 教学与培养动态 >>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地学野外联合认识实习活动之二——揭开恐龙的神秘面纱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 作者:王一舟、沙礼霜、何书睿、尹文杰、汪宇 | 发布日期:2023-07-29 09:47:51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地学野外联合认识实习活动之二

——揭开恐龙的神秘面纱

 

恐龙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们并不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现今我们只能见到它们的化石,由此去想象它们的真实样貌。

2023723日,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地学野外联合实习队伍来到禄丰市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及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大洼恐龙山),进行了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在这里,同学们认识了部分侏罗纪恐龙化石、学习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者杨钟健院士为中国科学研究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亲自体验了藏身在地下的恐龙化石挖掘。


实习基地挂牌


在恐龙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中,同学们见到了复原的阿纳川街龙骨架,认识了许氏禄丰龙。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阿纳川街龙属于蜥脚类植食性恐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期,化石最先发现于川街盆地侏罗系川街组中,它体长约27米、高6.5米,个体庞大,长颈长尾,脑袋小得出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恐龙之一。1亿5800万年前,阿纳湖畔森林茂密,成群结队的阿纳川街龙穿行森林,以树叶为食,食量巨大。通过学习和参观,同学们切实感受到恐龙骨架的巨大,不仅了解了恐龙的骨架结构,还对前辈们如何研究恐龙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从恐龙的脚印中可分出不同时期不同恐龙的行走方式,有四肢着地的恐龙也有双腿着地的恐龙。


微信图片_20230725235158

阿纳川街龙化石  王一舟摄


 

微信图片_20230725232237

阿纳川街龙部分  沙礼霜摄



微信图片_20230727083908

许氏禄丰龙  王一舟摄



微信图片_20230727092209

恐龙蛋 王一舟摄



在了解恐龙化石形成的条件及过程后,同学们认识到恐龙化石形成的不易,能发现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更是难上加难。若是没有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很难想象地球上曾出现过如此庞大的物种。


微信图片_20230726185838

化石形成过程  王一舟摄


简单的休整后,同学们跟随恐龙专家王涛老师来到了大洼恐龙山,见到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者——杨钟健院士的雕像,并向杨钟健院士致敬。杨钟健院士是禄丰恐龙发现和研究的重要贡献者,他长期致力于禄丰的恐龙研究,发表了数十篇关于禄丰恐龙的论文和专著,使禄丰闻名于世界。同学们也由此切身体会到前辈们的辛勤付出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才让今天的我们对恐龙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微信图片_20230726001025

杨钟健院士雕像  王一舟摄


进入大洼恐龙山的大洼二号馆,同学们见识到了原始的恐龙化石发现地,馆中所展示的是巨型禄丰龙的化石。其标本保存较为完整,推测其完整长度约8米。


微信图片_20230727081914

巨型禄丰龙化石  王一舟摄


在恐龙专家的带领下,同学们在山上路边先后挖掘出数块恐龙化石。仅仅挖掘出几块恐龙化石,便已让大家大汗淋漓,很难想象在以前的艰苦条件下,从事恐龙化石研究的前辈们是多么的艰辛。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认识到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良好学习条件,勤奋学习,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726000409

同学们挖掘出的恐龙化石  王一舟摄


经过讲解及与老师和当地工作人员的积极交流讨论,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恐龙体型的庞大,在脑海里想象出了侏罗纪地球表面恐龙群居的盎然生机图。由群居的恐龙食量巨大,可以推测出侏罗纪时期地球表面森林广布且树木高大,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然而,恐龙作为曾经地球的霸主,遭遇了大灭绝,最终只留下一堆白骨形成化石,不禁联想到人类作为现今地球的主宰,如果将来真的遇到了大灭绝,是否可以汲取经验,利用我们掌握的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在地球上保留下更多的印迹?

禄丰实习结束后,实习队伍去往大理下关,准备下一天的实习工作。




供稿:地质小组(王一舟、沙礼霜、何书睿、尹文杰、汪宇)



 


文章附件:  

Copyright © 2009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School of Earth Sciences,Yunnan University  地址: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地球科学学院, 电话:0871-65033733,邮编:650500,Kunming 650500, China,ICP备案号:滇ICP备120049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