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 !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chinese >> 教学与培养动态 >> 探寻“城乡、产业与文化”的地理印记——云南大学2023级地理科学学子新平人文地理专业实习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 作者:地球科学学院 | 发布日期:2025-07-27 14:06:54 



探寻“城乡、产业与文化”的地理印记

——云南大学2023级地理科学学子新平人文地理专业实习

 

2025年7月18日至22日,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23 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普军伟、周恩民、男顶、李思楠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前往新平县五彩云楼、工业产业园区、力高箱包厂、红山球团厂、平甸乡磨皮村、戛洒镇磨刀村、石门峡和土司府,开展为期五天的人文地理实习活动。

 

回望规划历程 感知新平蝶变

7月18日下午,师生一行人来到了新平县最高点五彩云楼,新平县自然资源局、城乡规划设计所的李治纲工程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平县的城市定位:中国花腰傣之乡、彝族生态城和滇中绿色快船。接着,他讲解了在新平县“两山一河”地理背景和城市历史沿革西 影响下形成的三带三轴三片区的空间格局,并借助《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地图展示了城市规划的四个板块和九大类土地用途,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新平县城早期城市布局的形成逻辑;城乡规划设计所所长陈云介绍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这“三线”管控体系,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区、水资源空间等特殊区域保护要求,并且针对同学老师对于城市规划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新平从过去到当下的规划脉络与发展图景。


城规

陈云回答同学们关于城市地理的相关问题

 

云南新平产业园区:擘画产城融合发展新蓝图

学习了新平城市规划后,师生来到云南新平产业园区。云南新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局长杨永平为同学们介绍了集团开发区域化提升、新材料产业的定位以及新材料产业的产品布局。接着,展示了云南新平产业园区的规划面积,分析了新平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并基于新平是云南“工业资源重镇”的城市定位,强调了钢铁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专题讲解、规划图纸解读以及交流研讨的形式,园区“以规划引领产业集聚,以产业发展带动区域进步”的发展路径生动清晰地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师生对新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充满期待。


云南新平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力高箱包厂: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之路

7月19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力高箱包厂进行工业地理的研学。管理人员赵富先带着师生了解了整个箱包厂的布局,粗略了展示了力高集团主要生产的箱包品牌与流水线;接着,针对师生提出的工厂选址、产业规划、用人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赵富进行了详细解答;箱包厂未来发展时,赵富提到,公司已摒弃传统的OEM代工路径,进行“智造”转型,并以投资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创意设计研发与自主品牌运营深度融合。这种高瞻远瞩,为“中国智造”箱包品牌走向世界持续赋能,也为轻工业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力高样本”。

 

微信图片_20250725183736

管理人员为同学们讲解箱包生产流水线



红山球团厂:绿色生产的生动内涵

7月19日下午,师生前往红山球团厂进行重工业的产业研学。办公室主任

普桂樱对云南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接着,副总经理丁松简练地介绍了新平县工业园的发展与改革,以及红山集团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花园化四化改造的发展情况。然后,在丁松和生产指挥中心主任吴学有的带领下,师生参观了球团厂的生产现场,近距离接触了重工业的机器机械与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最后,丁松对师生的提问进行了专业准确的解答,让同学们清晰感受到工厂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双向关系,与企业在选择发展战略实地成熟考量,深刻体悟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布局

丁松为同学们介绍球团厂布局

 

 

 


27D86771BA5182EAD2D1DEDBBEB77618 

球团厂机器

 

球团厂

丁松讲解智能化信息化生产

 

 

寻迹彝族文化 解土地流转的致富密码

7月20日上午,师生乘大巴来到平甸乡磨皮村——一个彝族聚居的村落,在彝族文化传承人龙瑞的带领下,参观了彝族文化传习馆,学习了磨皮彝族的信仰习俗,以及花鼓舞的历史源流,领略了彝家人勇猛剽悍、耿直豪爽的个性特质。接着,师生徒步至秋香晚芒芒果种植基地,听负责人介绍秋香晚芒公司是如何进行土地流转,并通过雇佣磨皮村村民,最终走出一条“土地增效‘群众增收”的脱贫致富路的。

 

9C3FD0FF019CA20E12059ABD7B615934

磨皮花鼓舞历史源流

 

下午,同学们分组进入农户家中进行访谈。彝家人用质朴的语言,将依山而居的建筑风格、吃花酒与祭祀的民族文化、对土地流转能带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生态保护的观念娓娓道来,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了彝乡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活力,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兴、产业旺、群众富”的发展路径。

 

同学与彝族人家访谈

 

戛洒镇平寨社区:见证花腰傣的风情

7月21日,师生一行人来到戛洒镇平寨社区——花腰傣族聚居村落。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同学们欣赏了花腰傣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文化与服饰文化。在文化传习馆中,同学们学习了花腰傣的历史、节日风俗与生活习惯,感受了未受佛教影响的傣族“原始文化”,了解了花腰傣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老追求与花腰傣一族的绮丽风情。


花腰傣的介绍


同学们在参观花腰傣文化传习馆

 

随后,在傣族刺绣文化传承人刀向梅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了刺绣文化传习馆。传习馆中,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让人目不暇接。刀向梅详细讲解了花腰傣刺绣的工艺,从图案构思、选线配色到针法运用,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花腰傣人民的智慧与心血。花腰傣刺绣针法丰富多样,色彩搭配大胆又和谐,使得绣品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据介绍,这些刺绣图案不仅仅是装饰,更承载着花腰傣的历史传说、宗教信仰和生活愿景,是花腰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织布机

花腰傣的织布机


下午,同学们分组进行花腰傣的文化农业地理访谈。独特的房屋布局背后是历史传统的缩影,古老而庄重的祭祀活动蕴含着花腰傣人对天地自然、祖先神灵的尊崇,而土地流转这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拓宽了平寨村村民的收入渠道,还为花腰傣聚居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傣族访谈

同学们进行农业文化地理访谈


石门峡:领略新平山水魅力

7月22日上午,同学们抵达新平县石门峡景区,进行一场挑战自我的攀登之旅。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在山与水之间前行,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与坚持,同学们成功完成了登顶与下山的全过程,山峦连绵、峡谷幽深、涓流与瀑布交错,让同学们纷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门峡

2023级地理科学同学于石门峡合影

 

土司府:哀牢不灭的烽火

7月22日下午,同学们走进云南新平土司府,通过实地探访于现场讲解,回溯这座历史建筑见证的滇东革命斗争历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学习了革命历史,在复原的历史物品上触摸到了革命年代的温度与力量;现场展示的革命故事中,有彝族同胞为掩护伤员冒死引开敌人,有傣族群众连夜为游击队赶制干粮,其中饱含的“不畏强敌、团结一心”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全体同学。同学们从镌刻在土司府里的革命故事中汲取了红色基因,这将成为他们日常学习与成长道路上永不熄灭的力量。

 

土司府

2023级地理科学同学于土司府合影

 

本次人文地理实习是一场涵盖多领域、多维度的实地研学。从城市规划的蓝图到工业生产的实景,从民族文化的根脉到自然历史的印记,2023级地理科学的学生通过走访城市空间、工业园区、民族村寨与自然人文地标,将新平在城市地理、工业地理、文化地理、农业地理与历史地理中的发展逻辑串联起来,同学们学会了用地理视角观察现实,更掌握了“立足实地、关联要素、动态分析”的地理思维。这将指引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人文地理现象,成长为能“用地理智慧回应现实问题”的研究者与实践者。





文章附件:

Copyright © 2009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School of Earth Sciences,Yunnan University  地址: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地球科学学院, 电话:0871-65033733,邮编:650500,Kunming 650500, China,ICP备案号:滇ICP备120049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