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欢迎您 ! 中文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chinese >> 院系 >> 地球物理系 >> 研究生培养 >> 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学位授权点2024年度建设报告
来源:地球物理系 | 作者:地球物理系 | 发布日期:2025-03-27 00:29:13 


2024年地球物理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学位点总体概况

2024年,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学位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国家‘防震减灾’与‘深部资源探测’两大战略需求,不断推进学科特色发展。学位点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动力学和地震灾害研究为核心特色,深化立足云南、服务全国的办学宗旨,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位点现已形成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地球物理学专业自1975年创建以来,持续专注于云南及西南地区地球内部物理特性及地震灾害的深入研究,成功构建了涵盖固体地球物理学与空间物理学的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体系,尤其在固体地球物理学这一特色领域,开拓了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及地震工程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通过开展100多个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云南省不仅加强了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还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位点坚持培养立足边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科学观的创新人才,已培养本科生1600人,硕士150余人,近五年硕士毕业生就业率100%

2024年,学位点依托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新增深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方向,服务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需求。2024年正式提交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申请,并通过省级评审。2024年度,学位点在高层次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突破、对外合作深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二、学位点基本条件

2024年,学位点师资队伍规模扩大,师资结构得到优化:专任教师增至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7人;含国家长江学者1人,省委联系专家1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5人,云南大学引进人才6人,2024年新增云南省“兴滇英才”1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剑桥大学博士后)。实验条件得到升级,实验室设备总值已突破2200万元大关,新增多通道地震仪、高精度地磁监测系统,“云山溶洞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站”建设稳步推进。

对外合作持续加强,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邀请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Ric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等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来校开展合作交流和学科发展研讨,专家对学位点的发展状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国际合作方面与日本AIST、法国巴黎天文台开展合作研究,邀请了2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三、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

学位点立足于西南地区,培养方向以研究青藏高原及川滇地区的壳幔结构和地震动力学为特色,是国内少数面向防震减灾行业进行人才培养的高校,学位点一直以来与中国地震局在人才培养,联合科研攻关,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学位点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成果,也为我国西南地区地球物理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展现出卓越的质量,在相关行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五年来,本学科已授予53名硕士学位,就业率达到100%,其中16.98%9人)被一流院所录取,继续深造攻读本学科博士学位。相关单位选择从事科研人员的有14人,选择从事工程技术人员的有24人,两者合计为 38人,占71.70%。在相关专业从事教师职业的有6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11.32%。目前全国地震系统的局级、处级领导有很多我学科毕业生,中青年骨干也有大量我学科毕业生。2024年度,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5人,毕业14人,就业率100%。获全国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思政与课程建设深化,实现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新增一门省级思政示范课程,实现了培养模式的创新,积极推进“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师制度,并与中国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携手共建实践基地。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过程监控,强化开题、中期、论文评审“三阶段”考核,2024年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学术不端零纪录。奖助体系完善。年度奖助学金不断增加,覆盖率98%

实验室等重要支撑条件的投入显著增加,现已配备了国产GL-S60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0套、进口Trillium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套以及STS2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套,为深入开展地球深部速度结构探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拥有微伽级高精度的CG-5全自动重力仪、LEMI大地电磁测深仪、EM3D多功能电法仪等,为开展地下密度结构、电性结构探测提供了保障,2024年新增实验设备投入1200万元。

四、服务贡献典型案例

学位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学科方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社会需求大,极具发展潜力。已形成了长期良好的研究基础,优势强强互补,为开展具体科学问题攻关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在地球深部结构探测、断裂带精细结构成像及地震孕育发生机理领域,我们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2024年,研究团队成功申报了地球深部结构成像与地震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并在同年获批云南省重大专项“红河断裂带深部结构和7级强震危险性研究”。此外,研究团队还获得了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地区项目立项2项,以及云南省面上项目4项。3年,主持了22项科研项目,其中11项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含3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和基金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地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含3项省级人才支持项目),总经费1520万元。近3年,在高水平期刊如GREPSLJGRGRL等上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

校企合作不仅促进了人才培养与成果的高效转化利用,还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进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职业发展质量。2024年与云南云检工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2024与云南省地震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通海县防震减灾局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矿产探测技术转化,刘云教授团队“GeoElec电法勘探系统”服务全国多家单位,支撑“云南省绿色能源强省”战略。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 现存问题

学科平台能级有待提升,省部级科研平台尚未建立,高水平学科团队整合需加强。国际化水平需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偏小且国际化程度不足,需增加高水平国际论文占比。

2. 改进措施

强化固体地球物理特色学科,扩大中青年教师队伍,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以支撑高水平平台和团队建设。积极培育空间物理学方向,重点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扩大师资队伍规模,增强特色学科方向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每年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1-2名。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并增加对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和场地的投资。冲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平台2025年申报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联合校内地学、天文相关专业,强化学科交叉,推动地球物理课程群建设。结合专业特色和地域优势,巩固地球内部物理学博士点和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优化培养方案、探索新型培养模式,适度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提高在校生论文质量和数量。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参与地震安全性评价,面向地震系统在职人员进行防震减灾业务培训,进一步凸显学科水平和社会服务价值。

2024年,地球物理学学位点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己任,不断强化学科内涵,为成功申报“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构筑更为坚实的基石。未来将聚焦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前沿,培养更多懂理论、精技术、怀家国的高层次人才,为西部边疆防震减灾、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云大力量。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25
2


文章附件:

Copyright © 2009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School of Earth Sciences,Yunnan University  地址: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地球科学学院, 电话:0871-65033733,邮编:650500,Kunming 650500, China,ICP备案号:滇ICP备120049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