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兴趣
太阳风中阿尔芬波、磁场折返等结构的观测分析;日冕物质抛射观测研究及其对地有效性;
极端空间天气对局部电网系统的有效影响和风险评估等。
教育背景
2014.9~2020.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2003.9~ 2006.7,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99.9~ 2003.7, 云南大学数理基地班,大学本科。
研究经历
2024年,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2.9~2013.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访问学者;
2008年,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助教;
承担课程
• 本科生课程: 地磁学、地球物理场论、空间天气学导论、揭秘太阳风暴、大学物理电磁学、大学物理热学
• 研究生课程: 空间物理概论、空间物理研究前沿进展
承担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中低纬局域电网地磁感应电流效应的监测分析及风险评估(2025-2028),主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我国中低纬地磁感应电流及其空间驱动源的研究(2017-2020),主持;
• 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中低纬电网地磁感应电流及其扰动源的研究(2017 -2019),主持;
• 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科技项目:云南电网地磁感应电流潜在性危害的研究(2016-2018),主持;
• 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青年项目:暴时地磁感应电场的计算及其对云南电网影响的评估(2012-2015),主持;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利用实际电网数据分析建立地磁感应电流的初步预测模型(2011-2013),主持;
• 云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地学天文类通识教育课程思政要素和方法研究(2021-2023);
• 云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科学素质培养的《电磁学》教学研究(2013-2015)。
发表论文
1. J. Liu, C.B. Wang, P.Y. Wang, D. Du, X. Li, and G.Q. Liu (2020) A New Way for Walén Test of Alfvénic Fluctuations in Solar Wind Streams via EEMD,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891, 2, doi:10.3847/1538-4357/ab722b;
2. J. Liu, C. B. Wang, L. Liu, W. H. Sun (2016) The Response of Local Power grid at Low-Latitude to Geomagnetic Storm: An Application of Hilbert Huang Transform, Space Weather, 14, doi:10.1002/2015SW001327;
3. J. Liu, X. Gao, L.Q. Hu, et al. (2006) Lower hybrid current drive experiments with graphite limiters in the HT-7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Physics Letters A, 350(5):386-391;
4. Y.H. Fang, J. Liu*, H.Y. Jiang, W.H. Chen (2025)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Local 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 Using Hybrid Neural Networks, Processes, 13(1), 76, doi.org/10.3390/pr13010076;
5. Tong, Z. J., Wang, C. B., Zhang, P. J., & Liu, J. (2017) A parametric investigation on the cyclotron maser instability driven by ring-beam electrons with intrinsic alfvén waves. Physics of Plasmas, 24(5), 229;
6. 杨家全, 刘瑾, 黎朕灵, et al. 中低纬电网GIC信号的识别方法[J]. 云南电力技术, 2017(3);
7. 杨家全, 刘瑾, 黎朕灵, et al. 云南电网GIC的综合性评估指标[J]. 云南电力技术, 2018, 46(2);
8. 刘路, 刘瑾. 云南电网开展磁暴影响研究的必要性[C], 2010;
9. 刘路, 刘瑾. 变压器直流偏磁现象的两种成因及其实验分析[C], 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2011;
10. 刘瑾,自然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云南大学一流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丛书,2022;
11. 刘瑾, 袁俊鹏,解朝娣, et al. 浅谈地学天文类通识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要素[J]. 新课程教学,2023(2);
12. 刘瑾,王铁砚. 理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J]. 教育进展,2023(7);
13. 刘瑾, 白春华, 基于TEAL和BYOD构建大学基础物理互动型课堂,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14);
14. 刘瑾, TEAL模式对大学基础物理教学的启发[J], 决策与信息, 2015(10);
获奖情况
• 2015年荣获第十六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 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创新杯”演讲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重磁电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