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荣誉: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首届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奖获得者,国家外国专家局公派赴英国访问学者。
行业参与:
中国测绘学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云南省测绘学会技术委员会委员、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指导学生:
行业参与经验丰富,近三年来所指导研究生获得云南省教育厅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云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4项,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和校级创新课题立项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水科学数值模拟创新、云南省优秀规划设计等大赛等并取得优秀成绩。
科研成果:
长期在专业技术一线工作,专业功底积淀深厚,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和参加部、省、市开放研究基金、科研和技术工程项目20余项,成果获省、市科学技术奖和优秀成果奖20余项。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Water policy》、《Nature hazards》、《Nature hazards review》、《Entropy》、《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Annals of GIS》、《SCE-ASME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Engineering Systems, Part A: Civil Engineering》、《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Electronics》、《sustainbility》、《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地理信息世界》等学术技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3篇;在科学出版社和测绘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参编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成果获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产品3项、科技成果登记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余项。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1:基于时空大数据的韧性城市建设与城市病防治
方向1:城市灾害韧性评价与增强方法
方向2:城市病风险特征分析与防治研究
方向3:城市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方向4: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2:城市地下空间(管线)智慧化研究拓展
方向1:城市地下空间(管线)信息模型构建与拓展
方向2:地下空间(管线)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与风险评价
方向3:地下管线缺陷计算机图像智能识别
主要研究领域3:智慧城市研究与应用
方向1:城市化与智慧城市运维管理研究
方向2:数字孪生与城市设施实景三维精细化建模与维护
方向3:基于社会感知的城市运维大数据分析与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
招生专业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术型硕士(专业代码07+)
招生专业二:资源与环境工程 专业型硕士(专业代码08+,01方向)
欢迎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数学建模与给排水专业等地理信息科学与资源环境类相关专业的同学加入,共同探索全球气候变化与信息化时代城市发展的现状、困惑、对策和未来。
教育经历:
1992.9至1996.6,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学专业,本科,工学学士
2005.3至2010.4,昆明理工大学,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工程硕士
2011.9至2015.6,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6.7至2001.11, 云南省测绘局,从事地图制图与数据库建设工作,助理工程师
2001.11至2007.12,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从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工程师
2007.12至2019.12,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昆明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办公室, 从事城市地下空间(管线)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工作,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3.1至2013.4,英国牛津郡 HR Wallingford水力研究有限公司,从事城市排水系统水力建模与城市洪涝防治研究,正高级工程师,国家外国专家局公派访问学者
2019.12至今,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教授,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系统》、《数字人文与计算社会学》
本科生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城市信息化与城市安全》、《新媒体地图设计》、《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主要著作:
1、解智强、侯至群、翟振岗、夏既胜,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承载力评价,科学出版社,2022
2、解智强,地下排水管线水力时空建模及其承载力分析,测绘出版社,2016
3、解智强,王贵武,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方法与实践,测绘出版社,2012
4、洪涛、解智强、张君华,城市地下空间信普查方法与实践,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
5、赵雷、杨贵梅、解智强、包银丽、袁翔东、姜沣珊,环滇池区域城市安全韧性评价,测绘出版社,2023
在研教材:
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已立项、计划2024年出版,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资金资助)
主要学术研究与应用论文:
2023年
[1] Fengshan Jiang, Zhiqiang Xie*, Jiarui Xu et al. Spatial and component analysis of urban flood Resiliency of kunming city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23, DOI: 10.1016/j.ijdrr.2023.103759 (中科院二区, IF2023: 5.0)
[2]Zhibing Yang,Zhiqiang Xie*; Zhiqun Hou et al. A Method of User Travel Mode Recognition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Cell Phone Signaling Data [J]. Electronics,2023,12,x.https://doi.org/10.3390/ (中科院 三区, IF2023: 2.9)
[3] Zhiqiang Xie, Fengshan Jiang, Jiarui Xu et al. A Narrative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System Disasters in China in 2021: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ausal Analysis, and Response Strategies[J]. Sustainability, 2023, DOI: 10.3390/su151310067 (中科院三区, IF2023: 3.889).
[4] Tong Xu, Zhiqiang Xie*, Fengshan Jiang et al. Urban Flooding Resilience Evaluation with Coupled Rainfall and Flooding Models - Kunming City Small Area as an Example, China[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87 (11): 2820–2839(中科院四区,IF2022:2.43)
[5] Yixin Liang; Zhiqiang Xie*; Sihang Chen et al. Spatial accessibility of urban emergency shelters based on Ga2SFCA and its improved method: A case study of Kunming, China [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23, DOI: 10.1061/JUPDDM/UPENG-4325 (中科院四区, IF2021: 2.361)
[6] Zhang Yangbin, Xie Zhiqiang*, Jiang Fengshan, et al.. Evaluating the Socioeconomic Value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n Kunming, China, 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and Exponential Smoothing Prediction [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23, 149. 05023001. DOI: 10.1061/JUPDDM.UPENG-4123. (中科院四区, IF2021: 2.361)
[7] Yangbin Zhang, Yuhan Chen*, Fengshan Jiang,Zhanting Deng , Zhiqiang Xie et al.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uitability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s for Connection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Erhai Lake Basin,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23, DOI: 10.3390/su15097433 (中科院三区, IF2023: 3.889).
[8]解智强*,王昊,赵雷等.水力建模与GIS量化表达的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评价[J].测绘通报,2023(07):113-118+124. (中文核心)
2022年
[1]Xu Jiarui,Jiang Fengshan,Xie Zhiqiang*, Wang Guofang.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Long-Distance Pipeline Stations in High-Consequence Areas Based on Fault Tree Construction: Case Study of China–Myanmar Natural Gas Pipeline Branch Station[J]. ASCE-ASME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Engineering Systems, Part A: Civil Engineering,2022,DOI:10.1061/AJRUA6.RUENG-960.(中科院三区, IF2022: 3.084)
[2]Fengshan Jiang, Xiaoai Dai*, Zhiqiang Xie et al. Flood inundation evolution of barrier lake and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patiotemporal response—a case study of Sichuan‑Tibet region[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2,DOI:10.1007/s11356-022-20866-y (中科院三区, IF2020: 5.2)
[3] 姜吉威,解智强*,徐 通等.基于二维水力建模的城市洪涝灾害时空反演[J]. 地理空间信息,2022, 20(7), 32-37. (中文核心)
[4] 解智强,朱妍,刘敏等. 地图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地图产品引入与实践,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9),1-4(中文核心)
2021年
[1]Xu Tong, Xie Zhiqiang*, Zhao Fei, et al.. Permeability control and flood risk assessment of urban underlying surface: a case study of Runcheng south area, Kunming [J]. Natural Hazards, 2021, DOI: 10.1007/s11069-021-05072-2.(中科院三区, IF2020: 3.102)
[2] Duan Yiqing, Xie Zhiqiang*, Zhao Fei, et al.. Suitability of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n Plateau Cities Based 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alysis: Case Study in Kunming, China[J].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21, 147(2): 5021014.
DOI: 10.1061/(ASCE)UP.1943-5444.0000687. (中科院四区, IF2020: 2.000)
[3] 段怡青,解智强*,林美娜等. 基于指数标度AHP的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年8月,17(1),8-15(中文核心)
[4]Fei Zhao,Jingzhi Cai,Hongyun Zeng,Zhiqiang Xie*,et al..,Construction of Urban Flooding Prevention System under “One City, One Executor, and One Network” Model Case Study of Kunming, China,Natural Hazards Review,2021, 22(3): 05021006(1-11). (中科院三区, IF2020: 3.169)
[5]Hongyun Zeng, Zhiqiang Xie*, Jinqu Zhang, et al..,A methodology for producing realistic hill-shading map based on shaded relief map, digital orthophotorthophotographic map fusion and IHS transformation,Annals of GIS,https://doi.org/10.1080/19475683.2021.1921026
[6]Fei Zhao,Sujin Zhang, Quanda Du, Jieyu Ding, Guize Luan, Zhiqiang Xie*,Assessmen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minority settlements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data and geographical detector method A case study in Dehong, China,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https://doi.org/10.1016/j.seps.2021.101066(1-12) (中科院一区, IF2020: 4.923)
2021年以前
[1]Zhiqiang Xie,Qingyun Du*,Zhongliang Cai,et al..,Countyard-level sewer data-enhanced two-dimensional hydraulic model for urban flood hazard assessment in Kunming,China,water policy,2015, 17(1): 143-161. (中科院四区, IF2020: 1.9)
[2]Zhiqiang Xie, Qingyun Du *,Fu Ren, et al.. ,Improving the forecast precision of river stag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using drain pipeline knowledge coupled with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 case study of Panlong River,Kunming,China,NATURAL HAZARDS,2015,77 (2) :1081-1102. (中科院三区, IF2020: 3.102)
[3] Fei Zhao , Yao Fu , Guize Luan , Sujin Zhang, Jingzhi Cai, Jieyu Ding, Jiangkang Qian and Zhiqiang Xi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EthnicToponyms Based on Spatial Information Entropy atthe Rural Level in Northeast China, entropy,2020.22(4),393-414.
[4] Zhiqiang Xie*, Hongyun Zeng, Qingyun Du,Study on Applicaton of Urban Underground Drain Pipeline Information Modeling as an Auxiliary Decision Support in Urban Planning[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535(2014),586-594.
[5]解智强,翟振岗,刘克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城市勘测,2018年第A01期,5-9.
[6]解智强,段汝东,周立,侯至群,基于公众参与互联网环境下的地下管线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以昆明为例,中国煤炭地质,2017(29):145-151.
[7]彭俊婷,洪涛,解智强,侯至群,左小清,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估,测绘通报,2015,(12):66-69.
[8]解智强,杜清运,郭贵州,蔡忠亮,王贵武,基于“山脉影像提取”方法制作地貌晕渲,地理空间信息,2014,(05):55-58.
[9]解智强,李俊娟,郭贵洲,倪津,地下管线探测成果的质量检验方法,地理空间信息,2012,(01):129-131.
[10]解智强,杜清运,陈厚元,王贵武,论地图语言中的动态符号设计与表达,现代测绘,2012,(04):25-29.
[11]解智强,杜清运,高忠,王贵武,何伟,地下管线通用GIS平台建设及其在城市排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测绘通报,2012(8) :72-75.
[12]解智强,何江龙,王贵武,陈厚元,基于地磁原理的非金属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地矿测绘,2010 (03):13-16.
获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奖励:
1、城市更新背景下基于实景三维的BIM+IOT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2022年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5(5/10)
2、昆明市重点区域内涝防治研究,2021年获云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排名3(3/15)
3、城市地下空间(管线)规划开发综合评价与智慧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8年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1/10)
4、昆明市地下空间(管线)规划开发承载力评价研究,2018年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规划信息专项)二等奖,排名1(1/15)
5、滇池北岸排水管线及主要入湖河道重要地理信息采集更新与示范应用工程,2018年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勘测专项)三等奖,排名2(2/15)
6、基于大数据支撑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年获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1/8)
7、基于3S技术的车载探地雷达道路检测技术研究应用,2016年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4(4/8)
8、昆明市城市地下管线公共信息发布服务平台,2015年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1/7)
9、基于GIS技术的昆明市地下排水管线评价研究,2014年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1/7)
10、地下排水管线地理信息水力建模与城市内涝防治应用关键技术,2014年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1/7)
11、城市管线GIS平台建设及其在滇池北岸排水管线管理中的示范应用,2012年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1/7)
12、云南省昆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项目,201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排名2(2/10)
13、昆明市主城区小区庭院排水管线普查探测项目,2011年获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排名2(2/15)
14、昆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2010年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4(4/10)
15、滇池流域入湖河道分布系列地图,2010年获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银奖,排名2(2/15)
16、昆明市主城区地下管线普查探测项目,2009年获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排名2(2/15)
17、基于水力时空建模与GIS技术的昆明市地下排水管线承载力评价研究,2015年获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1/8)
18、昆明市地下管线公开信息发布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2015年获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1/8)
主要科研、教学和技术服务项目:
1、环滇池地区城市洪涝韧性时空演变驱动机制与增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361035),2023-8至2027-12,27万元,主持
2、昆明市主城区地下市政排水系统暴雨洪涝灾害韧性能力测度与评价研究,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年度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学技术计划项目(K00000135), 2023-08至2026-07,30万元,主持
3、基于时空大数据的云南城市韧性评价研究示范,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年度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学技术计划项目(K00000107), 2023-05至2024-10,30万元,参与
4、3S综合实习,云南大学本科“专创融合”课程教改项目,2023-06 至 2024-06,6万元,主持
5、基于三维倾斜摄影测量数据的传统村落安全风险评价,横向科研项目,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9 至 2023-12,9万元,主持
6、云南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22年度云南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23-01 至 2025-12,30万元,主持;2022年度云南大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22-04至2024-04,10万元,主持
7、北斗+3S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云南大学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项目,2023-01 至 2025-12,100万元,主持
8、山地城市内涝成灾机理及其时空模拟方法研究,长江科学院 2022年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2023-01 至 2024-12,5万元,主持
9、基于北斗+3S的教学科研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2204028),2021-09 至 2023-9,20万元,主持
10、环滇池区域生态与城市安全韧性评价研究,横向科研项目,昆明市测绘管理中心,2022-04 至 2023-12,20万元,主持
11、面向城市更新的GIS应用研究,横向科研项目,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9 至 2023-12,9万元,主持
12、昆明市主城区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GIS量化表达示范研究,横向科研项目,昆明市测绘管理中心,2022-09 至 2023-12,10万元,主持
13、洱海流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横向科研项目( 4301502030142), 2022-01 至 2024-12,60万元,参与
14、基于水力时空建模的城市内涝灾害专题制图(ZRZYBWD202108),自然资源部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 2021.1-2022.12,2万元,主持,完成
15、时序遥感视觉下的云南金沙江流域人居环境时空分布特征,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2021.1-2021.6,5万元,参与
16、城市重点区域内涝防治研究, 2020.10-2021.3,华灵富水力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外企)委托研究项目,主持,13万元,完成
17、多因素耦合驱动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评价研究(2018-K8-04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8.6-2019.12,主持,100万元,完成
18、城市重要地下管线安全运行能力评价研究(2017-K4-00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7.6-2019.12,主持,100万元,完成
19、城市地下空间(管线)规划管理公开信息发布平台建设(2016-k8-06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6.5-2018.3,主持,50万元,完成
20、城市地下空间(管线)规划承载力评价研究示范(2015-R2-04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4-2017,100万元,主持,完成
21、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地下排水管线设施能力评价技术研究-以昆明为例(2011-H-14),2011.5-2014.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330万元,2014-2016,第2完成人,330万,完成
22、昆明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昆明市人民政府,2014.3-2015.11,第1完成人,220万元,完成
23、昆明市主城区地下空间普查项目,昆明市人民政府,2016.3-2017.11,第2完成人,完成
24、昆明市主城区地下管线(庭院排水)普查探测项目(含信息系统建设),昆明市人民政府,2007.11-2010.10,第2完成人,完成
近三年指导学生主要科研项目:
所指导的研究生:
姜沣珊,多因素耦合建模与相关性评价的昆明市主城区暴雨洪涝韧性增强比较,2023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3Y0185),指导老师
姜沣珊,面向洪涝韧性增强的城市排水系统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云南大学2021级推免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1T007),指导老师
徐 通,基于多因素耦合建模的城市洪涝韧性评价,云南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 2021Y041) ,指导老师
杨寿泉,基于洪涝灾害感知的海绵城市用地布局优化时空模拟,云南大学第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2021Y034),指导老师
徐佳瑞,基于物理与社会脆弱性分析的昆明市主城区城市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云南大学第二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ZC-22221192 ),指导老师
本科生承担的省级大创项目:
郑道旸等,城市风险普查视角下社区韧性能力测度与评价研究,2023年云南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11170028),指导老师
连军瑜等,基于地理时空大数据的环滇池城市传统建筑群安全风险评价研究,2023年云南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11170266),指导老师
张睿薪等,基于迁移学习的云南重彩和蜡染风格地图绘制,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创新训练项目(S202210673061),指导老师
张心宇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历史古建筑数字重构--以昆明市呈贡区海晏村为例,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创新训练项目(S202210673121),指导老师
辛子怡等,基于GIS+AHP建模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适宜性评价—以昆明市为例(S202010673096),指导老师
近三年指导学生主要科研竞赛获奖:
所指导的研究生:
1、姜沣珊等,2023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参赛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和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研究生
2、姜沣珊等,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2022年第十二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22年云南省测绘学会优秀论文奖,指导教师,获奖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和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研究生
3、徐 通等,2021年获“第二届水科学数值模拟创新大赛”优胜奖,指导教师,参赛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和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研究生
4、张阳斌等,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指导教师,参赛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和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研究生
本科生:
1、刘 敏等,2021年“基于多要素耦合建模与地图表达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研究”项目获第三届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和第一届苍穹杯空间信息技术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参赛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
2、薛家莲等,2020年“山地城市内涝时空分布及其成因-以昆明主城区为例”项目获第二届大学生自然资源作品大赛三等奖(指导老师,参赛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
3、廖梦帆等,2022年获第二届苍穹杯空间信息技术大赛三等奖(指导老师,参赛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
4、张睿薪等,2021年获云南省测绘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指导老师,参赛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
5、廖梦帆等,2021年获云南省测绘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指导老师,参赛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
6、孙萌谦等,2022年获第二届苍穹杯空间信息技术大赛三等奖(指导老师,参赛同学为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
参编专业标准:
1、《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规范》(GB/T38550-2020),国家标准,2020,参编人
2、《管线要素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达》(CHT1036-2015),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行业标准,2015,参编人
3、《云南省城镇排水设施数据管理技术标准》(DBJ 53T-93-2018),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地方标准,参编人
4、《云南省城市地下空间设施测绘及建库技术规程》(DBJ 53T-103-2020),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地方标准,参编人
5、《云南省城市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BJ53T-55-2013),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方标准,2013,参编人
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产品:
1、城市地下空间(管线)规划开发承载力评价系统v1.0(CH2018013004),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产品,中国测绘学会,2018,第1完成人
2、通用市政地下管线三维地理信息管理平台v1.0(CH2017013003),测绘地理信息创新产品,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第1完成人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历史古建勘测设计误差优化系统(2023SR0936986),第2完成人
2、城市洪涝韧性长时序变化监测系统(2023SR0689802),第2完成人
3、高原湖泊流域生态韧性时空模拟系统(2023SR0682005),第2完成人
4、山地城市洪涝韧性 GIS 量化测度系统(2023SR0701126),第2完成人
5、基于城市管网的洪水风险评估系统(2023SR0237927),第2完成人
6、基于城市管网的洪水风险评估系统(2023SR0237927),第2完成人
7、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能力评价系统(2022SR0717498),第2完成人
8、城市生态韧性安全评价系统(2022SR0717499),第3完成人
9、城市地下管线风险后果评价系统(2018SR1040374) ,第1完成人
10、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能力评价系统(2018SR1040185) ,第1完成人
11、城市重点区域地下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2017SR500618) ,第1完成人
12、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承载力评价系统(2017SR500740) ,第1完成人
1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适宜性评价软件(2017SR500767) ,第1完成人
14、通用市政地下管线三维地理信息平台(2017SR565030) ,第1完成人
15、面向需求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社会经济评价软件(2017SR500614) ,第1完成人
16、城市地下管线互联网地图发布软件(2016SR091389),第1完成人
17、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系统(2016SR333676),第1完成人
指导的研究生学习和工作去向
指导的云南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升学和工作去向:升学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国企和行业事业单位
与同学相处理念
平等相处,亦师亦友,共同探讨和寻求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培养专业兴趣,在科研道路上敢想敢为,不虚度光阴,积极推荐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到专业单位实习,唯所学能够服务社会,支持、鼓励和帮助研究生同学读博深造